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想要準確的擊球狀態下又能打得更遠!所以,我們要學習身材嬌小的宮里藍,要充分利用轉動身體引導整個揮桿流程,充分的轉體是創造動能的來源,但轉動時的軸心穩定,卻是穩定擊球的關鍵。想打得更遠,不要再盲目的用力打球了,清楚的了解身體運動部位及順序,在正確的時間釋放最大的動能在擊球點,將是穩定擊球又能擊遠的最有效方法。第二部影片,是我也曾介紹給學員的方法,〝太極揮桿法〞,想像被攝影機拍錄下來,慢動作播放的狀況,想像你的上桿、下桿、送收桿,整個揮桿流程,你是用那些肌肉部位,做甚麼動作,包括轉動時的身體軸心穩定,包括轉動時引導的桿頭路徑,包括運動時的肌肉部位及順序,此時的你,想的不是球打到哪,而是有沒有做到應該做到的揮桿動作,及應注意事項,這樣的練習,才能更確保你對動作的了解及動作的成熟度,真的是一個隨時隨地都能練習的有效方法,要不要試試看啊 !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轉身時的重心轉移的觀念。揮桿過程中,轉動身體引導整體揮桿動作,是創造動能、穩定動作的最佳方法。但重心轉移,卻是球友一直確實無法掌握的動作。以下影片,也曾是曾雅妮曾練習的方法,就是要你體會,若你的重心轉移方法對了,在揮桿過程中,你的下盤還是一樣可以穩穩的站住,而不會因為錯誤的位移,而產生不穩定的觸球結果。第二部影片,是球后朴仁妃的慢動作揮桿,若你有注意到,她們在上桿到觸球送桿,腰部的轉動幾乎是保持在同一位置原地自轉,等到觸球後的送收桿才有重心的轉移到左腳〈也決不會超過左腳而站不穩〉,這就是我曾說過的圓規原理,半徑相同,軸心不變,畫一千次的圓,它的圓最低點都永遠是同一點,那就是穩定擊球的最佳狀態,果嶺邊的短切會把腳的站寬縮小,就是最佳佐證。要動能,我們要轉動動能放大,要穩定,就是觸球時的軸心穩定,你要如何練習,才能有穩定擊球又有距離的轉動方法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我要轉動身體引導手部揮桿,完成正確的揮桿動力鍊順序的揮桿流程。但一般球友常會犯的錯誤,如影片的標題:不要再搖擺,移動了。轉動身體,是製造扭力離心力的方法,是我們揮桿的主要動力來源,但在轉動時,會有軸心位移〈側移〉的錯誤方法。我常跟學員介紹一個觀念〝圓規原理〞,軸心不變、半徑不變的情況下,就算揮一百次的圓,圓的最低點就是固定的同一點,只要球位對了,眼睛閉著也打得到球,你同意嗎?轉動跟不自覺移動,檢測一下吧!讓你的揮桿更進步。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幾年前的球桿相比,現在的球桿能把球打得更遠,事實上,現在的球桿並沒有打得更遠。這個迷思根本是一種行銷手法。

決定球距的三個主要因素是:桿頭的桿面角度,桿身的長度,和你的揮桿速度。有一句有關高爾夫球桿的古老名言:桿身長度越長,桿面角度越小,球桿重量越重,桿身硬度越大,這種球桿就越難打。在過去幾年裡,你的揮桿速度也許保持不變,可是球桿的桿面角度和桿身長度卻不同了。

球桿公司為了要告訴大眾他們的球桿可以打得比較遠,每一年都不停地玩弄桿面角度的把戲,也就是說,他們每一年都把桿面角度縮減一點點。結果呢,球袋裡的每一支球桿都至少上升了一號,甚至兩號。你記不記得,當球桿公司在練習場舉辦球桿試打會的時候,你用他們的六號鐵桿打出來的球距都比你自己的五號鐵桿還遠?現在你知道原因了吧。那支漂亮的六號鐵桿在幾年前根本就是五號鐵桿,而且也許在十多年前它根本是四號鐵桿!

如果這些改變不會造成壞的結果的話,那麼,這些改變其實還滿有趣的。問題是,現在工廠設計生產的球桿,到了一般球友的手上,根本就不能打;而且還強迫球友們多買幾支完全用不著的球桿。

我還是先講一些故事背景吧。

在球桿設計的領域裡,有一個規則叫做“24/38法則”。它的基本含意是,一般球友不能用桿面角度小於24度或長度大於38英吋的鐵桿。因為這種球桿需要很高的揮桿精確度,然而這不是一般球友能夠輕易做到的。

表1 – 桿面角度消失症

男用木桿和鐵桿的桿面角度進化史 – 業界的平均數字
球 桿 1960/1970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至今,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就是〝距離問題〞,因為初學的過程,大家還能把注意力放在基本動作的養成,但隨著打到球的次數多了,很多的學員就不自覺得,開始用力打球,因為大部分的人〈包括我〉都想打得更遠。還是那句話,觀念〈為什麼=想製造距離〉,方法〈如何做=上桿曲腕做確實+下桿延持釋放桿頭擊球〉,再重複練。

第一部影片,請注意開頭的拿榔頭敲玻璃的動作示範目的,若你有一個正確又完整的曲腕動作,及正確的肌肉部位下桿順序,你將產生一個更輕鬆、穩定的桿頭加速度的動能來擊球,這就是好多影片一直強調,延遲釋放桿頭擊球會製造更多距離的原因及方法。

第二部影片強調下桿時,你的順序若是先手腕釋放下桿,就會先打到側邊的板子,那就是錯誤的下桿順序。記得,不是要你學他先曲腕上桿喔!上桿順序,及下桿順序一定要弄清楚!

我不是要教你用手打球,但揮桿時手部應有這樣的配合動作,你弄懂了嗎?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是要教你用手打球,但我認同揮桿過程中,手部有這樣的配合動作,你覺得呢?第一部影片只強調右手動作,但我們可延伸第二部影片的觸球時的雙手動作,一起來探討吧!上桿時右大臂收縮不要!沒有曲腕曲肘不要!曲腕曲肘小於90度不要!左前臂不一定要打直,但也不要過度曲肘小於100度!下桿時不要提前釋放桿頭〈曲腕後打直的動作,的時間〉,觸球瞬間,左大臂不可有收縮動作!左腋應還緊密於左胸!左前臂應會有自然轉動動作!完全釋放造成的桿頭離心力,應會造成雙臂打直觸球再往前送桿的動作!左大臂不應有收縮動作!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歡迎一起研習探討!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鋸東西為避免鋸歪,都會先劃條線來輔助,結果就比較會如預期。所以你上下桿時,心中若有條固定的軌跡揮動,結果是不是也比較穩定呢?這不是絕對論,而是機率論。我會說:在固定節奏下,依循重複的軌跡,重覆運動肌肉部位及方法,我的固定結果的機率較高,你認同嗎?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沒有這種情形?球先偏預定方向左邊飛去,球尾再有右曲尾變化。
原因:揮桿路徑由外而內,桿面是開的狀態觸球。
基本原理的探討:影響方向的因素:
揮桿桿頭路徑:身體轉動的軌跡=由內而外〈送桿往目標線右側〉(影響大方向往右)、由外而內〈送桿往目標線左側〉(大方向往左)、由內而直而內〈送桿往目標線〉(大方向往直前)。身體轉動要依循目標線轉動,養成由內而直而內的直球揮桿路徑。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累積了多年教學經驗,整理了考教練執照時課程中的高爾夫揮桿原理,完成了我的教學講義及影片。如果你是初學者,它從基礎的握桿站姿等到揮桿動作分解,都有詳細的說明。如果你是高爾夫愛好者,我相信它可以幫你對高爾夫運動有更深的認識,並對你的自我練習有更大的助益。
希望我的教學講義及影片能幫助你在自我練習時更有方向。也同時希望,你能支持我們小小人兒關懷協會,你的善心捐款,將會幫助更多軟骨發育不全症家庭,捐款$500元,就可收到教學講義及DVD影片一套,謝謝你的支持。PS:請務必留下你的大名、連絡電話及地址,以方便我們郵寄講義及影片給你喔!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關懷協會  
地址: 104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02號11樓之5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揮桿過程中的手部動作,會造成桿面的變化,而桿面的變化,卻是影響方向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你有注意自己的桿面變化嗎?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