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影片分享-觀念篇 (1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練習時你在想時麼?我在練習回正桿面的肌肉部位及動作。今天影片的標題是:如何簡單的治療右曲球?我想這應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答案,但如影片中介紹,產生右曲球的原因是揮桿軌跡由外而內,及桿面觸球時的桿面是開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先知道〝為什麼〞,再談〝如呵練〞,你再〝重複練〞的觀念。所以,老師也先示範了錯誤的下桿軌跡〈由外而內〉,及開的觸球桿面狀態,但改動作很難一次改好所有動作,所以老師今天先針對回正桿面的方法講解並示範,甚至要求提早回正桿面,讓觸球時變閉的狀態觸球,而造成左曲球。這也是我常說的,故意用不同的肌肉部位做出不同的動作,而產生不同的結果,讓學員了解,和實際應做的動作的差異,進而更確認我們要做的動作。一般人都會因用力送收桿,造成往下的回正擊球動作不確實,影片中老師要求先弄清楚回正桿面的手部動作。並故意提前作讓桿面觸球時已變閉的狀態以產生左曲球。我猜他的下一步就是要學員專心轉動腰部引導下桿,此時,剛剛的手部回正動作,變成會晚半拍才做,造成吻合實際上下桿回正擊球的正確時機及應有的手部動作,你認為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轉身時的軸心穩定。因為拿圓規劃圓做講解,半徑固定軸心固定,就算畫一萬次的圓,圓的最低點還是同一個地方。為了要更精準地讓每次觸球都在同一點上,轉動不移動已經是最高的揮桿原則。我們要利用身體的轉動,來產生最大的動力,但也要盡可能避免,因為轉動時所產生的搖擺位移現象。第一個影片是Stacy Lewis的教練,利用一個站姿併攏的揮桿方式,來強調揮桿軸心穩定的重要。第二部影片,則是強調轉身時的錯誤搖擺漂移的錯誤轉身動作,並示範幾種轉身練習的注意方法〈包含單腳站立轉身〉。第三個影片,則是我參考一些影片,自己拍錄的隨時隨地可練習的轉身練習影片。中低差點球友,想讓你的擊球更扎實嗎?初入門的球友,想要避免過多的觸地削頂球,及造成的運動傷害嗎?撥空或分幾次看吧!相信你會有收穫的!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我在想甚麼?我在練習揮桿時的桿頭感覺。我常跟一些初學者介紹,高爾夫運動,不就是跟網球羽球棒球運動一樣,拿著球桿去碰擊球,所以,你的球桿頭〈桿面〉碰擊球時的桿面狀態、位置、軌跡,都是會造成球在被碰擊後,球飛行變化的主因。也所以有人說,只要愈快體會到球桿頭狀態,進而能隨心所欲〈控制〉,那就不適跟網羽球一樣,可以隨意調整方向了嗎?這句話是肯定的。以下分享的影片,我也是要借助高老師的話,球會突然斜飛一定有原因,先知道原因了〈為什麼〉,再練習修正方法〈如何練〉,再來花時間努力練習〈重複練〉。影片中說到,球會斜飛,就是因為在球頭與球碰擊時的位置在錯的狀態,有可能是靜態準備動作時,有可能是在動態揮桿過程中,有斜飛球的球友,趕緊來看一下囉!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注意力放在做出重複的揮桿動作。練習時應專注在甚麼地方?請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我個人認為,練習應分為調整動作,跟正常全揮桿動作。調整動作那就是針對揮桿動作中的某一瑕疵動作而做的調整,所以練習時,我可能只專注重複練習這一段的調整動作,等到我覺得我的揮桿肌肉記憶可能有把握修正了,我再導入全揮桿動作,而此時,我的專注力應會回到全揮桿動作的完整性,包括節奏、軌跡、肌肉運動部位的整體性,而不能只專注在剛剛那一段的修正動作上,那就是典型的顧東忘西。分享這則影片,就是讓大家知道,練習一定要專注,但專注在甚麼地方,你自己一定要清楚,並以檢測自己的心態,來感受那段過程。還是那句話,飛出去的球路,只是在跟你反映剛剛的揮桿擊球動作有沒有瑕疵,不要再被飛行結果不理想,而忘了要再把專注力放回應注意地方,畢竟人不是機器,不能確保自己永遠都能保持同樣的揮桿動作,所以,一再的練習,不過只是希望確保我們的揮桿姿勢穩定性更高而已,若你的練習專注力又放錯地方,那這練習就只不過是有運動熱身而已,談不上好的有效練習。這也跟很多球友在正式上場跟練習場揮桿結果不如預期一樣,在正式球場上的揮桿注意力放錯地方一樣〈只注意有沒有上果嶺,有沒有推進洞〉,你是不是也這樣呢?讓我們再一起練習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用身體轉動引導揮桿的揮桿動作。在第一部影片連結,他介紹了十個高爾夫球界的10位頂尖選手的揮桿動作,每一位的揮桿動作都有些許不同的地方,但主要訴求在強調轉動身體產生的力量,才是主要的動力來源,其中幾位選手在上桿時,左腳掌甚至墊起〈很多人問可不可以〉,我想解釋為重心轉移的自然現象,但只要揮桿過程軸心穩定〈下盤不位移、不逆轉〉,穩定擊球的機率還是很高的。欣賞完影片,不是要各位在細想那些選手的差異,而是他們的共同點,也就是節奏跟動作的穩定,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揮桿動作,它包含:上桿、下桿、收桿。我要在固定的節奏下,依循目標線軌跡,用轉動身體引導雙臂帶動手,把桿頭拿起〈上桿〉,再依預定軌跡,轉動身體引導雙臂帶動手,把桿頭帶下來回正擊球,再依循目標線軌跡,繼續轉動身體引導雙臂帶手把桿頭帶上來,完成收桿姿勢。過程中只要節奏穩定〈動作就穩定〉,軸心穩定〈擊球點就穩定〉,所以,不要再用手打球了,不要在揮桿過程中再搖擺你的身體了,因為這都是不能穩定擊球的因素,你在練習中,有沒有把這些壞習慣改掉呢?一起來努力吧!再看看第二部影片,是介紹十位獨特打法的選手,但就算打法獨特,他們是不是還是這樣〈用轉動身體引導揮桿〉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轉身引導揮桿過程中,避免產生的錯誤動作-軸心移位。看了許多教學影片及現役選手動作影片〈幾乎都轉動不移動軸心了〉,轉動引導揮桿過程中,軸心的穩定,是練習中極為重要一環,因為,轉動不僅可以引導更多的動能釋放,也是穩定擊球的重要關鍵,所以,怎樣在轉動身體更大更快的過程中,還能保持軸心的穩定,是我們要清楚認知的地方。在第一步影片中有介紹到藉由一條模擬線讓大家注意上桿時,揮桿過程中軸心錯誤的位移現象,以突顯出保持軸心穩定的重要。第二部影片即是我建議在家也能隨時隨地練習的練習方法,基本動作應隨時隨地多練習,才能讓你的肌肉運動記憶更快建立,大家一起來練習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依循正確的揮桿軌跡練習揮桿。繼上次的影片讓我們清楚的知道,想打出直球,先決條件是要弄清楚正確的揮桿軌跡〈為什麼〉〈這也是上次影片所要表達的重點〉,再來談如何練?重複練?而這次找的影片,就是利用輔助工具的最清楚又簡單的方法,錯誤的揮桿軌跡,一定會和這面板子碰碰撞撞,所以,只要在這揮桿平面板子重複練習上下收桿的揮桿動作,是不是可以讓你更清楚的習慣在正確的揮桿軌道上揮桿,或許你知道如何轉身?知道如何配合手部動作?但這些動作若沒有讓桿頭在正確軌跡上回正擊球,頂多只是可以將球打飛出去,而不是我們想要的直球。這也是許多球友一直想不通的地方,〝為什我打的到球,但球的飛行方向一直不穩定?〞因為,影響球飛行方向的因素之一是揮桿軌道,你的揮桿軌跡一直不穩定,球的飛行方向就當然不穩定囉!你願意向這位影片中的選手一樣,一直在這揮桿輔助板做揮桿練習嗎?來吧!我的學生都知道,我也做了一面這樣的板子,要來試試看嗎?還是再來複習一下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轉身引導下桿擊球的動作,因為依據圓規原理,軸心、半徑不變,畫一萬次的圓,它的圓最低點〈想像成擊球點〉,永遠不變〈也代表最佳的觸球時機〉,故轉動不移動軸心的轉身引導揮桿動作,是最佳的〈觸地球、削頂球機率最少的〉的揮桿模式。轉身過程中的重心轉移現象,是轉動中造成重心從右腳轉移到左腳的現象,〈而不是移動再轉動〉,以下的兩部慢動作影片,請各位看一下,轉身是為了引導手帶桿頭下來擊球〈最佳的釋放動力方法〉,所以,重心也是在畫圓的過程中,由上而下再而上的〝圓型〞重心轉移,而不是直接的移動重心往前〈左〉再轉動身體引導下桿,還有,人不是機器,沒辦法做到完美,所以,重心轉移的時機,跟揮桿往下擊球的最低點,是不是同一點,就是削頂球跟觸地球的原由了,想像一下並看看影片,希望能幫助你的擊球結果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希望新的一年〝A V 8 第〞事事順利,健康快樂,平安幸福。這幾天在練習場碰到的球友,每一個嘴巴上恭喜恭喜的祝福不斷,但隨後就是一聲聲的嘆息聲不斷,〝ㄚ、那瓏怕牟!〞〝針害〞。希望給大家一個安慰,久沒打球,頓時的球感當然變差,連球王球后也一樣,可是她們會更快的找回球感,原因無它,就是專心一致的練回基本的揮桿動作,眼前的失擊結果,只是在提醒你,你的揮桿動作還有哪些瑕疵。 那倒底是你的揮桿動作還有瑕疵,還只是久沒練習的閃失,暫時就不去想它,我會想〈我要在〝固定節奏〞下,依循〝直線軌跡〞,重複上下收桿的〝肌肉運動部位及方法〞〉,節奏唸一下,桿頭軌跡想一下,身體的轉動及手的擺動配合整合一下。如同我這次想的春聯一樣,節奏心中順著走,軌跡動作跟著來,橫批:馬上好球。試試看,好球一定就會愈來愈多喔!以下影片,更說明了有效練習的方法,那就是科學,科學證明了桿頭軌跡正確,桿面觸球時方正,就是可以擊出直球,看一下,你會收穫更多!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揮桿時的手部配合動作。因為我知道,除了身體的轉動有起伏左右位移,節奏上下桿掌握時機不對,另外一個會造成削頂球觸地球的原因就是:手部配合動作。手部動作的配合動作錯誤〈手腕鬆動、翻轉,〉手部動作的配合時機錯誤〈釋放太早或太慢〉,這兩種都是手部動作配合瑕疵,致使改變觸球時揮桿半徑長度的因素,那當然會有失擊球產生囉!第一部影片是我自己拍攝的分析影片,請大家參考一下。第二部影片是轉載影片,當中解說了,身體的轉動瑕疵、揮桿的節奏掌握,手部的錯誤動作,剛好是我針對削頂球觸地球的三部影片說明一般。看完不是要你注意不要有這些錯誤動作,而是要你身體轉動穩定,節奏穩定,做好基本的揮桿動作,那削頂跟觸地的情形就會愈來愈少囉〈觀念轉移〉!試試看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片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注意,揮桿時身體動作不要起伏搖擺,因為那是觸地球削頂球的原因之一。轉動身體是製造動能的主要來源,但轉動時的身體起伏及左右位移卻是觸地、削頂球的主因。觸球瞬間軸心過高、偏左〈削頂球〉,觸球瞬間軸心過低、偏右〈觸地球〉,看看影片介紹你會更清楚。第二部影片,就是舉證軸心穩定的重要影片,也是軸心穩定的練習方法參考,要不要試試看啊!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揮桿節奏,因為它可以避免削頂球及觸地球的發生。今天拉了兩個影片,一個是從教學影片中找到有關節奏與力道〈時機〉的重要性的影片。另一個是我自己拍攝的影片,用來證明節奏與力道〈時機〉,因為,它會讓我們的擊球距離變不穩定,削頂球〈變遠〉與觸地球〈變短〉,更重要的是,它會造成運動傷害〈尤其是手腕〉。如同我曾說過,初學者都太偏重動作上的修正注意,而忽略了節奏與力道〈時機〉,尤其是想打更遠時,只會更用力來打,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兩個影片都看完,相信你會有更深的體會,而找到練習時的注意事項,參考喔!

 

第二部影片標題就是節奏與力道〈時機〉,影片中老師特別解釋了,甚麼動作產生動能讓桿頭擊球的方法,且在影片最後介紹大象走路擊球練習法,來強調所有的動作,就是要創造桿頭往下擊球的動能及方法,但若時機錯了,還是會失擊。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並確認了解長、中、短桿的揮桿平面差異。常聽到一些球友說,長桿打好,短桿就不好。短桿好,長桿就不好。甚麼原因呢?長中短趕在揮桿上有甚麼差異嗎?有,揮桿平面就是其中一個,長桿扁平,短桿陡峭,它不是你故意的喔!請仔細看以下影片,老師將會詳細的說明喔!影片標題是正確的揮桿路徑,我倒想解讀為:長中短桿在揮桿路徑上,揮桿平面的差異。你認為呢?長桿該扁平你卻陡峭,合理推測你會擊太深甚至觸地球,反之,短桿該陡峭你卻扁平,合理推測你會擊太淺甚至削頂球,你認為呢?參考一下囉!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想要打出直球的方法,所以我在練習,檢測揮桿時揮桿路徑的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學員常只注意到有形動作的練習〈用那些肌肉做哪些動作〉,及擊球後的結果〈有沒有打直打遠〉。無形的節奏及軌跡卻常常忽略,以至於不能有穩定的擊球狀態和方向控制。第一部影片,很清楚地利用兩支瞄準桿作為揮桿路徑的依循參考,外側那支是桿頭路線參考依據,內側靠身體這支是手部握桿位置參考依據,在啟桿、擊球、送桿三階段中,明顯注意到有無過早的內側上桿〈沒有加大擺幅製造距離〉及過早的內側送桿〈造成削球狀態,方向右曲或偏右〉,你會利用這個方法,練習或檢測你的揮桿路徑嗎?第二部影片,主題是加大揮桿動作來打球,不是用力打球。〈製造距離的方法〉,但我要提醒的事,我另外看到了他用了三支球桿放在地上,兩橫一縱,兩橫桿中是揮桿路徑,而縱桿就是軸心轉移時的穩定依據,擊球狀況不穩定,一定是有一些揮桿動作問題,練習時你會不會利用輔助工具呢?不要再盲目練習了,參考一下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我在想甚麼?我在想〝專注練習製造距離的練習方法〞。在我的教學經驗中,在一開始的基礎動作學習過程〈或動作調整過程〉,大部分都學得很好很有信心,可是當一練習到長桿或木桿時〈或內心想打遠〉,狀況就層出不窮。我都把他歸類在學習觀念不正確,第一:不知道影響距離的因素。第二:不知道方法,只是用力揮桿〈或者沒有貫徹練習方法〉。首說因素:影響距離第一因素是,有沒有〝甜蜜點擊球〞,也就是說,基本動作不穩定,擊球狀態不穩定,就算有很好的動能釋放,也不能完整傳達到正確桿面擊球,那就無法完整實現該動能所能創造的距離〈包含短切〉。二:〝觸球時的桿頭速度〞,速度快距離遠,慢就是距離短,高爾夫是比距離的掌控穩定,所以,揮桿速度的控制練習才是重點,而且,創造揮桿速度是用方法而不是只會用力打球,以下影片,就是介紹他的製造距離的方法,我看到的是,加大擺幅、延遲釋放、重心轉移等方法〈當然,這些方法的前提是,要能〝甜蜜點觸球〞〉。想打遠,不要再盲目的用力打球了,除了愈打愈糟外,還會造成運動傷害,想一想再練習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示範影片時我在想甚麼?我在想他們的打球方法!記得我曾和學員說過,最簡單的、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拷貝、複製那些頂尖選手的揮桿動作,那不需要太多的說明,就是多看多體會多模擬。好的揮桿動作,產生較多好球率的揮桿結果,所以,這些頂尖選手,一定有較好的揮桿動作,值得我們學習。但在這之前,你一定要對基本揮桿動作有個概念,比如說:甚麼叫〝上桿〞、下桿擊球〞、〝送收桿〞、〝桿頭軌跡〞、〝節奏〞....等等,再從自己拍攝自己影片中,針對自己那一部分的揮桿缺點,去看去模擬去學習。這影片的主角〝Ben Hogan〞,是高球界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教學書籍,更是我們教練的學習聖經。在以下的揮桿影片中,我看到他轉動身體引導手部動作上下桿擊球〈絕不用手主動打球〉,我看到他充分的轉身,但轉動時的身體軸心穩定〈轉動不是移動〉,還有節奏,若你先不想動作細節,你有沒有注意到他的揮桿節奏〈上X、下XX、送〉,我在看影片時在想這些,並學習這些,你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天從一位學員學到一句話,學打高爾夫跟學寫字一樣,若你能知道這個字的筆劃順序,那你只要重複去依照那樣的筆畫順序去練習,久了,你一定會愈寫愈漂亮,而且,久了沒寫,或寫快了、慢了,只是字醜一點,還不會認不出來〈不會歪的太離譜〉,更重要的是,只要你再依這樣的方式多練習幾次,很快就可以恢復漂亮的字體〈好球率再度回升〉,你認同嗎?你確定你了解你要練習的揮桿流程〈字的筆劃〉了嗎?如果確定了,你欠的只是多一點的練習而已,加油。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老虎伍茲在果嶺邊的兩種擊球方法,一個是切滾打擊法,一個是高拋打擊法。各位看出相同點及差異處嗎?相同處:都是用身體轉動引導手部打球,身體軸心轉動但不移動。差異處:上桿曲腕曲肘高低〈後者更高更大,是為產生更陡峭的上下桿角度及速度〉,前者下桿觸球後繼續做到送桿動作後停止。後者為求有更高的彈道,在觸球後,快速的、陡峭的做出送、收桿動作。其實我找了這兩個影片,不一定希望球友要學到這技巧,而是在這兩個影片中,看到基礎揮桿動作:一樣是用身體轉動引導手部打球,前者只是幾分之幾的揮桿動作,後者則是縮小版的全揮桿,你覺得呢?誠如我說過的話,我們在練習〈學習〉整體的揮桿流程中的每一個揮桿動作,練到後來的短切及開球木桿,只是在檢測你的基本揮桿動作好不好,練的夠不夠確實,基本揮桿動作確實,短切跟開球木桿也就不會太差,你覺得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要把球打直的注意事項。影響方向因素:桿頭軌跡、桿面回正觸球、桿面中心甜蜜點觸球。如影片介紹,老師先用兩隻輔助桿來讓你更容易去注意,要打出直球應有的桿頭運動軌跡。〈不要由外而內,也不要由內而外〉,〈其中還檢測基本站姿,有沒有方正平行目標線〉。再利用榔頭球桿讓你了解下桿回正擊球的方法〈不要往前擊球〉〈不要隨意翻手〉。影片雖然是英文,但經過我這樣解說,你一定看得出來,想打出直球,就檢測一下自己的揮桿,試試看喔!〈影片後1/3是另一說明可不看〉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想打出比別人更遠距離的方法!常有人問我,揮桿過度是不是不好?上桿有雞翅膀是不是不好?以上這兩個大家認為的缺點,在影片中的這位選手身上都看得到,但他卻是90年代開球平均距離300碼以上的選手之一,他就是John Daly。製造更遠距離的方法:一、桿面甜蜜點擊球。二、製造觸球時的桿頭速度。而大部分的人,在〝製造觸球時桿頭速度〞時,往往就失去了〝甜蜜點擊球〞的首要條件。相對的,我們看看John Daly的擊球動作,側面影片我們看到上桿時有揮桿路徑的缺點〈雞翅膀造成揮桿平面偏差〉,但在下桿擊球時,他有回到正確下桿路徑擊球,並正確的完成送收桿路徑。正面影片我們看到他雖然有揮桿過度的情形,但是他的下桿順序:轉動腰部連動背部、肩膀轉動,引導手部往下回正釋放擊球,再順勢轉體送收桿〈而不是用力送收桿〉,完成整個揮桿動作。過程中我看到身體軸心的穩定,及在下桿時的最佳釋放時機。所以,他的上桿動作上的缺點,相對影響就不見了。分享這影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球友能真正了解,製造距離的真正因素。正確的揮桿路徑是甜蜜點擊球的首要條件,而聰明的〝動力鍊〞連動,是製造動能的方法,也就是製造揮桿速度,製造距離的方法。有甜蜜點又有桿頭速度,你將會打的比別人又直又遠,你相不相信呢?仔細研究一下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