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影片分享-觀念篇 (1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常常有很多球友會問我?爲什麼在練習場打的還不錯,到了球場卻打不出應有的球路。我個人認為很多是屬於球友打球時的心態問題,在逛部落格的同時,看到這位新格友的部落格裏的這篇文章,借來分享給大家!

你如果做到.....

 

表示一個有效率的預擊流程能讓你有最佳機會打出預期的球路。下列預擊流程,

將能夠在壓力依舊堅如磐石。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基本站姿的重要,但有多少人可以在揮桿的過程中〈尤其是觸球那一瞬間〉,保持原有的前傾角度,影片中特別顯示出揮桿時的前傾角度,在轉身下桿到擊球到送桿,都保有原有的前傾角度,這是避免削頂球及觸地球的基本要件,朋友,找面牆璧,面向牆壁前傾做站姿準備,並將額頭頂著牆壁做上身的轉身練習,此時在轉勳中你的頭部若離開了牆壁,卽表示你的轉動有造成上身前傾角度的變化,那就有失擊的機會,要不要去測試一下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瓶頸,尤其是肌肉動作的引導,常常做這個少那個,想這個忘那個,怎麼辦呢?我常自以為我的溝通技巧很好,耐心很足,但畢竟聽懂了,不代表肌肉動作可以做得到,怎麼辦?以下影片中的揮桿平面練習器,給我一個啟示。揮桿路徑對了,大方向就對了。在對的揮桿路徑下,觸球時有回正擊球,球尾方向也是直的。在對的揮桿路徑下,釋放最大力量及速度擊球,距離就出來了。所以,有個以下影片中的揮桿平面輔助器,每天站在輔助器裏揮空桿,強迫你的肌肉認識,在要維持正確的揮桿平面下,你的肌肉是怎麼運動,並重覆練習變成肌肉習慣動作,這樣的練習,是不是比自己用〝想像〞練習更好。你覺得呢?繼前篇文章〝DIY簡易揮桿平面輔助器〞的介紹後,再製作一個較大型的輔助器,分享給大家。



這個活動架你家有嗎? 

017.JPG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應該是數學課裡用的成語,以前去上課時,第一次在高爾夫球課程也聽到這樣的說詞。在其他的領域,或許只要最終的結果是對的,其過程是如何,好像不重要了。但課堂上老師不斷的提醒,千萬不要用負負得正的觀念去教學生〈在教高爾夫球時〉,因為就因為高爾夫是一種協調性的運動,你就只為把球打直,卻有可能,可以整合出好幾種的擊球方式。這也是球友間不斷聽到話《這個聽一聽,那個聽一聽,結果練到最後,不知要怎麼打了》。

我常提醒我的學員,多吸收一些高爾夫資訊是好的,但在球技的切磋上,要特別弄清楚《為什麼、如何做、再努力練習》,千萬別冒然改變姿勢。

第一、這是不是有理論做基礎而衍生的動作,而不是因個人協調性不同而調整的動作,有可能適合他並不一定適合你。

第二、是不是因體適能不同而改變的動作,觀念是對的,但你的身體機能可以做到多少,請量力而為。

第三、任何一個動作的修改,都需要時間讓你的身體肌肉習慣,反應快協調性好,只表示你能在當下讓你很快打出想改變的結果,但他還是要重覆的練習,才能確保產生新的肌肉記憶,而穩定的打出新的球路。【很多人都是失敗在這裏,剛改時還好,一打不到了又恢復原有的打法〈肌肉記憶〉,所以一直打不好。】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有沒有聽說,揮桿平面是:長桿扁平一些,短桿則陡峭一些,但你的揮桿平面到底是怎麼樣才算扁平?怎麼才算陡峭呢?不要想太多,順著你的站姿時的上身前傾角度,並在上下揮桿的轉身中,保持此前傾角度轉動,此時揮桿所造成的桿頭路徑,就是你的揮桿平面,所以,因為短桿站姿前傾角度較多,故揮桿平面會自然陡峭一些。而長桿站姿前傾角度會直立一些,而造成揮桿平面扁平一些。但不同人的身材的差異,會造成同樣一支桿,其揮桿平面卻不同的情形,所以,不要看別人的揮桿平面來調整自己,因為,請看以下說明:

本文引用自jameshung2006 - ※高爾夫秘笈【揮桿面 應配合體型】

揮桿面 應配合體型
2006/08/05
 
【台北訊】

 

聽說過揮桿必須注意「揮桿面」嗎?就是說上桿時桿頭經過的軌跡與地面所形成一個平面。切記,絕對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揮桿面,但正確的揮桿面應配合球友的體型。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球教了一段時間,常常跟學員聊到〝體適能〞這個字眼,卻沒能好好的介紹,這次感謝格友〝灰男的健身網誌〞http://greyguy25.pixnet.net/blog/post/30389063,以下文章資訊,都是來自這個網誌,有關健身,體能訓練的問題,都可以來這個部落格看看喔!一定會有收穫的。

《體適能代表體能及適應能力,英文是 fitness,或者是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良好的體適能有一定標準及定義,可分為九點:

肌力、爆炸力、靈活度、平衡力、柔韌度、特定肌肉耐力、心肺功能、耐力、協調力。

一般來說 fitness 可細分為體能及機動能力。前者重視肌力、耐力、速度、柔韌度、體脂比;後者重視靈活度、平衡力、協調力、爆炸力、反應時間。

不同的運動對運動員的能力要求都有所不同,或會對上述良好體適能一些個別條件要求較高。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又是另一個聽到的《建議方式》。會發生右曲球,且原因是因〝回正來不及〞,故提早做回正動作來修正回正時間差〈及擺動揮桿與回正桿面的差異〉這樣可以嗎?我的看法是:理論上可以,但技術上還是協調性問題,要不然只顧著提早回正又忘了〈或慢了〉下盤的轉動,又變成左曲球,那不是《癩蛤蟆化妝,沒兩樣》。而且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到底《回正動作》是要如何做,我想建議球友拿一支羽球拍〈或網球拍〉,側身靠著牆壁,拿著球拍且拍面貼著牆壁,做出上下桿動作,你會很清楚〝注意〞到拍面的回正,妳再反覆單獨用手做,再用轉身配合手部做,我想你應該就了解,甚麼叫〝回正動作〞了,甚麼叫做〝回正時間差〞了,你還需要要提早釋放嗎?

今天來看Vijay Singh Drive的揮桿動作,你看到擊球時他的右手腕動作了嗎?幫助回正?或幫助釋放?有誰可以幫我問問他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左手送出去》,有時在練習時常聽到這句話,心裡就在吶悶,甚麼叫做《把左手送出去》,是碰到甚麼狀態嗎?喔!是左曲球啦!左曲球只要把左手送出去就可以了嗎?我們先了解左曲球的原因。一、揮桿路徑由內而內,且觸球時桿面呈閉的現象,產生球會先往左飛又球尾左曲變化。二、揮桿路徑由內而外,但觸球時桿面呈閉的現象,產生球先往右方向飛但球尾左曲變化。如果是狀況一,把左手送出去,可能改變出球方向不會往左,但球尾可能還是會左曲。若是狀況二、把左手送出去,只會使出球方向更往右飛。以上並不是說那個人說錯了,只是想補充一下,把實際狀況再細分類一下會更好,尤其人的協調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做這個忘那個是常有的事,所以,想改動作的朋友,不妨用相機拍下揮桿過程,因為影響方向因素的原因有二:一、揮桿路徑〈轉體及手部擺動路線〉。二、觸球時的桿面變化〈回正動作問題〉。朋友們,聽聽別人建議是要的,但弄清楚原因才是更重要,如看醫生一樣,醫生開藥要弄清楚原由,病人吃藥要弄清楚吃法,不然,..............上帝祝福你!以下來欣賞一下Davis Love III.的漂亮揮桿。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嘗試把球打歪》,這是最近我看一本高爾夫球書籍裡面的一句話。我記得我曾跟我的學生說過一句話,《當你打出一顆失誤球時,想像它是在和你溝通,因為你做出了某個動作,所以我才會有這樣的飛行結果》,如同這句話一樣,你有辦法在打出一顆失誤球後,再打出一顆同樣的失誤球嗎?把桿面打開,且故意的由外而內的擺動桿頭去碰觸球,看看球會怎麼飛,有怎麼樣的結果?這樣你就知道,下一次再有相同的球路出來時,可能就是你又作出相同的動作了,才會又產生這樣的結果。這樣的說法,你同意嗎?記得以前在球場碰到球友有問題討論時,我常會先跟他解釋一下,會出現這樣球路的原因,可能是你做出了怎樣的動作,才會有的結果,然後當然還是會告訴他,建議他正常應該怎麼作的方法。有的人會直接說,請你不要告訴我那麼多,我又不是要打多好,你只要告訴我現在怎麼做就好,結果哩!下次再同樣出現相同情形時,還要再問一次。高爾夫球運動,不像騎腳踏車,只要你學會了就會了,它是一連串的肌肉協調整合動作,這很有可能因為太久沒練習而會改變了的,在加上其他因素,如體力、心情、節奏等等,都會產生不同的揮桿結果,所以,知道為什麼,學會如何做,再持續練習,高爾夫球要打好,就不會難了。

以下來欣賞一下我們國內選手林文堂在香港公開賽,延長賽奪冠的一記好球!台灣加油!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次提出了治標、治本的說法後,我想必須再補充說明一下,我並不是要大家改動作、變姿勢,只是希望球友在聽取別人建議的同時,能瞭解改變的動機及方法,意即我常說的,要先了解〝為什麼〞,才能知道〝怎麼做〞或說〝怎麼變〞,然後再來就是不斷的練習,而這就是一般球友做不到的,畢竟要讓你〝已習慣〞那麼久的肌肉動作改變,那要多少的練習才能改變的過來。但一般的球友練習個幾次,剛改時還不錯,但偶而打不到球後,又改回習慣的原動作〈因為也偶而也會打出好球〉,就這樣聽來聽去改來改去,問他是如何打球,完全沒概念,真所謂,燒香拜佛求好球,還是提醒各位,先了解高爾夫球原理,再了解自己的體適能,而做動作的修改,我想效果一定會比較好。

以下影片是揮桿動作頗受爭議的Jim Furyk,他的揮桿路徑並沒有保持在一平面上,但他在擊球前做到了內側下桿且回正擊球的揮桿路徑,所以,他擊出去的球還是又直又遠,他也了解自己的動作並不是那麼的完美,但他掌握到擊出又直又遠的要領,所以就不貿然改變他的動作了,各位球友你掌握到了嗎?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碰到一個學員問我,一星期練三天每次練十盒〈300顆球〉,跟一星期練六天每次練五盒〈150顆球〉,我會建議他哪一種?坦白說,我還真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因為,高爾夫球運動是比準度〈方向準、距離準〉的運動,練習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希望你的動作穩定,節奏穩定,協調性穩定,而在經常性的練習當中,讓你的肌肉運動產生肌肉記憶,等到下場打球時,才能隨時都能打出好球,所以,你的練習量多或次數多,都比不上好的揮桿動作的練習,這就是我今天的討論重點:求質還是求量,你的看法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以前有聊到〝高爾夫球好不好學〞,這話題還在邁達康網站討論區引發討論,結論是〝易學難精〞,因為要學會打球並不難,只是要打好、打穩,需要花心思花時間,而一般人大多小看了高爾夫,付出的相對時間不夠,卻想要求有穩定的結果,當然其中有些人把學不好歸咎於教練的素質不佳,也有人力挺教練,把責任歸咎於學員不認真。其實事後回頭想想,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想學好呢?因為,怎樣才是一個好教練呢?有了好教練就一定學的好嗎?昨天在教學後,跟一些球友聊天,很自然的都會聊到球友的擊球問題,為什麼會右曲球、為什麼會滾地球、為什麼一下、好一下壞,這時我都會出現一個困擾,到底要治標還是治本,因為多數的球友都不希望改變現有的動作太多,所以,聽聽隔壁球友的意見改這個改那個,弄得改來改去,結果都不會打了。我的看法是,一個好的動作,它的擊球穩定性比較高,但因為每個人的身材體型不同及體適能不同,所以在外表上,姿勢不盡相同,但他的揮桿原理一定相同,所以,建議你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時,注意一下你們的差異,因為揮桿原理是根本〈治本〉但因每個人的年齡、身材、體適能不同,可以小作修正〈治標〉,但還是不能脫離基本原理才行,各位球友,你的看法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每次看高爾夫球轉播時,常聽到一句話:Anything is possible,這樣的一桿進洞,你說你能服氣嗎?但這卻是善用果嶺地形的擊球最佳示範。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問一下,這是誰發明的, 有了這個機器,還需要教練嗎?強迫你上下桿在這揮桿軌道內,每天揮個二三百次,肌肉記憶成型了,應該會揮出穩定的揮桿軌道,好球率應該會很高。希望不要引進台灣,不然,我就失業了,但就算有人引進,每天跟器練習多乏味啊!有教練可以互動,樂趣多了,不是嗎?以上是開玩笑的,藉由這個機器,想再說明我的講義裏的基本介紹:以身體為軸心,再藉由手部擺動及身體轉動的一個畫圓運動,簡單嗎?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影片中的指導教練是-大衛.李德貝特David Leadbetter,他是非常有名的教練,而在這一篇影片中所要表達的-好球來自於一個好的揮桿動作基礎。在不同的揮桿平面下,身體運動的動作不變。起桿、上桿、下桿、擊球、送桿、收桿,這是整個揮桿流程。那你的揮桿流程是如何呢?若你的揮桿流程很清楚,那在每一個站姿不同的狀況下,雖然揮桿平面不同了,但肌肉運動的方式不變,流程不變,自然就可以打出好球。我常跟學員聊天時提到,或許每個教練引導的揮桿流程的肌肉運動方式不同,但至少你能固定同一動作流程的話,你的揮桿結果,至少應該是很穩定一種球路,而不會一下東一下西的球亂飛。所以弄清楚你的揮桿流程,並穩定的打出揮桿流程,應該是打出好球的重要觀念。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很多的教學工具,其中很多都在談〝揮桿平面〞,因為基本上只要〝對的〞揮桿平面〝穩定了〞,就能〝穩定的打出〞一定的〝好球〞 ,影片中的練習工具,整個面板代表揮桿平面,面板前有一個黃色橫桿,是要你的手在上下擺動中,穩定在這個面板及橫桿內的軌道裏,而不會碰觸面板或橫桿。

 影片中的球友,是典型的〝由外而內〞的下桿路徑,所以球打出去往左邊飛,在練習工具中揮桿,強迫作出〝由內而直而內〞的揮桿路徑,所以球變成往前飛了。各位球友妳看出來了嗎?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兩星期都一直放選手的揮桿動作影片,希望大家能有印象,若我說整體揮桿裏,看的是甚麼?因為高爾夫比的是方向及距離的穩定,所以,我看的是他揮桿平面的穩定,及產生距離的能量來源的運動動作,也就是第一片影片的釋放+轉體的配合,及第二片影片的揮桿平面的認識,至於哪一個重要呢?都重要!所以,看完後再回頭去看每一個頂尖選的動作,再模仿及練習,最簡單的學習就是模仿,最有效的學習就是弄懂後的反覆練習,試試看!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教學中,常常會提醒學員放慢節奏,上桿要慢等等,但可能學員緊張或想打遠距離,常常愈打愈快,反而造成失擊現象,以下文章再次說到穩定節奏的好處,各位球友,想打出好球,以下文章可要注意看看喔!

本文來自高球學院MyGlof全方位高爾夫球資訊網站http://mygolf.com.tw/school/skill_detial.aspx?filename=skill207

高球生理]揮桿節奏兩訣竅 減小握壓與頂點停頓
文/ Peter Pringle  

Fred Couples及其好友Davis Love III 都具有良好的揮桿節奏,事實上他們走路以及擊球的方式都是那麼從容不迫。從二者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兩點重要的控制揮桿節奏技巧。

控制握桿的力量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球友練習場練的好,但下了球場打不好。這除了技術不成熟、抗壓性不好外,還有球場進攻策略沒有概念。以下文章對你降低桿數有很大幫助,一定要看喔!

本文資料來自高球學院MyGolf全方位高爾夫球資訊網站http://mygolf.com.tw/school/skill_detial.aspx?filename=skill323謝謝!

球道技巧][球道技巧]五個策略讓你降低桿數
文/ Lana Ortega  

無容置疑,合理的揮桿和短桿技術是打好高爾夫球的兩個重要方面。但是,高爾夫絕不僅僅是揮桿技術層面事情,還和球場攻略有很大關係。如果能夠學習一些重要的策略性的知識,就可以降低桿數,而且運用這些策略,比改善的上桿或者擊球質量容易許多。下邊的話題是,如果在沒有改變你的揮桿情況下,讓你的桿數降低。

下面是五種可以幫助你獲得前後如一的效果的非技術策略。這些策略包含了擊球目標的區域選擇、肌肉緊張與放鬆的策略、揮桿的節奏、堅忍的精神以及救球能力。如果掌握了這些策略,即使你的揮桿水平並不優秀也可以打好高爾夫球。需要注意下面幾點: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聽到一些人在談論到距離時,我都不自覺看看他的體形狀態,是否有打出他所說距離的條件,或者又是吹牛一族,或者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動作的揮桿達人。沒錯,好的揮桿動作可以製造出更遠的距離,但是不是你個人極限了,也要細心去注意一下,別盲目的一味追求距離而忽略了方向的穩定性,進而全盤皆亂,那就得不嚐失了。

本文來自高球學院MyGolf全方位高球網http://mygolf.com.tw/school/skill_detial.aspx?filename=skill308謝謝他的資料提供。

[高球心理]以個人能力擊球 勿盲目仿效
文/ Chuck Evans  

大多數高爾夫球手經常和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球手切磋球技。但是只要我經常打高爾夫球,我們的球將會打得更遠更直,推進更多的桿數,更善於判斷果嶺地形。我看到大多數球手都害怕他們的夥伴,然後盡量做他們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球手A使用8號鐵桿打出了一個漂亮的150碼的球,球手B使用5號鐵也打出了同樣的距離。這樣的話,球手B要使用鐵桿將球擊得更遠就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因為他現在的擊球技術還不熟練,精確度也不夠。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