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聽到一些人在談論到距離時,我都不自覺看看他的體形狀態,是否有打出他所說距離的條件,或者又是吹牛一族,或者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動作的揮桿達人。沒錯,好的揮桿動作可以製造出更遠的距離,但是不是你個人極限了,也要細心去注意一下,別盲目的一味追求距離而忽略了方向的穩定性,進而全盤皆亂,那就得不嚐失了。

本文來自高球學院MyGolf全方位高球網http://mygolf.com.tw/school/skill_detial.aspx?filename=skill308謝謝他的資料提供。

[高球心理]以個人能力擊球 勿盲目仿效
文/ Chuck Evans  

大多數高爾夫球手經常和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球手切磋球技。但是只要我經常打高爾夫球,我們的球將會打得更遠更直,推進更多的桿數,更善於判斷果嶺地形。我看到大多數球手都害怕他們的夥伴,然後盡量做他們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球手A使用8號鐵桿打出了一個漂亮的150碼的球,球手B使用5號鐵也打出了同樣的距離。這樣的話,球手B要使用鐵桿將球擊得更遠就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因為他現在的擊球技術還不熟練,精確度也不夠。

舉個例子,伊恩 貝克-芬奇(Ian Baker-Finch)是1991年英國公開賽上的球手。他的技術不錯,有傳言說貝克-芬奇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擊得更遠。他對自己的苛求變成了噩夢,之後這位昔日英國公開賽冠軍技術水準失常。他的揮桿變得一點也不精確,也不知道自己會球將打向何方。

當苦苦掙扎幾年之後,他的技術仍然不見好轉,只好退出競爭激烈的球賽,回歸普通球手世界。當你的擊球水平達到這個水平的時候,很難接受這種輝煌不再的感受。

球手能夠在不損失精確性的情況下將球擊得更遠嗎?當然,但是這兒有限制。其中一個限制就是對身體的限制。如果你具有Craig Stadler的柔韌性,但是卻要竭力像Davis Love III那樣揮桿,那麼你就不能揮好桿。你必將提高你的揮桿速度。

找到體能訓練專家並訓練你的柔韌性,看看你是否能夠增加擊球距離而且能夠控制好球桿。可以像這樣思考,你的身體就是揮桿的基礎,就像穩固的大廈必須具有穩定的基礎一樣。如果你承載的重量過大,那麼這個結果就會坍塌。所以,不要讓你的身體承受過大的重量,精確的揮桿應該建立在你能力所及的基礎之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