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幾年前的球桿相比,現在的球桿能把球打得更遠,事實上,現在的球桿並沒有打得更遠。這個迷思根本是一種行銷手法。
決定球距的三個主要因素是:桿頭的桿面角度,桿身的長度,和你的揮桿速度。有一句有關高爾夫球桿的古老名言:桿身長度越長,桿面角度越小,球桿重量越重,桿身硬度越大,這種球桿就越難打。在過去幾年裡,你的揮桿速度也許保持不變,可是球桿的桿面角度和桿身長度卻不同了。
球桿公司為了要告訴大眾他們的球桿可以打得比較遠,每一年都不停地玩弄桿面角度的把戲,也就是說,他們每一年都把桿面角度縮減一點點。結果呢,球袋裡的每一支球桿都至少上升了一號,甚至兩號。你記不記得,當球桿公司在練習場舉辦球桿試打會的時候,你用他們的六號鐵桿打出來的球距都比你自己的五號鐵桿還遠?現在你知道原因了吧。那支漂亮的六號鐵桿在幾年前根本就是五號鐵桿,而且也許在十多年前它根本是四號鐵桿!
如果這些改變不會造成壞的結果的話,那麼,這些改變其實還滿有趣的。問題是,現在工廠設計生產的球桿,到了一般球友的手上,根本就不能打;而且還強迫球友們多買幾支完全用不著的球桿。
我還是先講一些故事背景吧。
在球桿設計的領域裡,有一個規則叫做“24/38法則”。它的基本含意是,一般球友不能用桿面角度小於24度或長度大於38英吋的鐵桿。因為這種球桿需要很高的揮桿精確度,然而這不是一般球友能夠輕易做到的。
表1 – 桿面角度消失症
男用木桿和鐵桿的桿面角度進化史 – 業界的平均數字 | ||||
球 桿 | 1960/1970 〈桿面角度〉 |
1980 〈桿面角度〉 |
1990早期 〈桿面角度〉 |
1997年以後 〈桿面角度〉 |
一號鐵桿 | 17 | 17 | 16 | 16-17 |
二號鐵桿 | 20 | 20 | 19 | 18-20 |
三號鐵桿 | 24 | 23 | 22 | 20-21 |
四號鐵桿 | 28 | 26 | 25 | 23-24 |
五號鐵桿 | 32 | 30 | 28 | 26-27 |
六號鐵桿 | 36 | 34 | 32 | 30-31 |
七號鐵桿 | 40 | 38 | 36 | 34-35 |
八號鐵桿 | 44 | 42 | 40 | 38-40 |
九號鐵桿 | 48 | 46 | 44 | 42-44 |
劈起挖起桿 | 52 | 50 | 48 | 46-48 |
沙坑挖起桿 | 56 | 56 | 56 | 55-56 |
開球木桿 | 11 | 11 | 10 | 9-10.5 |
三號木桿 | 16 | 15 | 15 | 13-14 |
五號木桿 | 22 | 21 | 19 | 17-17 |
七號木桿 | 28 | 27 | 23 | 20-21 |
註:上面的數字顯示這些年來球桿製造商是如何大幅縮小球桿的桿面角度。他們這麼做,就只是為了要宣稱他們的球桿可以打得更遠,吸引大家來買他們的球桿。 |
幾年前,24/38法則的底線是三號鐵桿,所以當你買一套球桿,它通常包含從三號鐵桿一直到挖起桿,而且每支球桿都能用到。現在呢,由於桿面角度消失症的緣故, 24/38法則的底線落在五號鐵桿上,以至於大多數的球友都無法再使用三號和四號鐵桿了。
三號和四號鐵桿不能用,那該怎麼辦呢?很簡單。球桿公司要你再買三支額外的球桿來彌補他們自己造成的不足。現在,你必須買一種叫做“鐵木桿”的球桿,這種球桿很好打,也被用來取代那兩支大部份球友不能再用的三號和四號鐵桿。還有,鐵桿的桿面角度越來越小,也就造成鐵桿和沙坑挖起桿的桿面角度差距越來越大,因此,你又必須買一支“中繼挖起桿”來填補桿面角度縮水而產生的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