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20碼至70碼的劈擊法短切。最近開始有很多學員下場了,常常也在聊到開球如何?幾球OB?卻很少聽到學員在討論短切好不好。其實要把成績短時間內減少,最快的方法就是把短切推桿練好。繼之前推薦的果嶺邊的短切練習介紹後,而這星期要介紹的是,離上果嶺還有20、30碼以上的距離,或甚至在果嶺前有沙坑或水池障礙,你必須在擊球後有,一個基本的拋物線,來越過這障礙區而上果嶺。或甚至因你的上果嶺那一桿失擊了〈距離短少〉,你還需要一桿不是平常全揮桿距離的70、80碼,這樣的短切練習你有在練嗎?〈PS:這跟果嶺邊的滾擊法是不同的打法喔!〉這樣的練習跟推桿一樣,除了基本動作的要求外〈軸心穩定、揮桿路徑、桿面....〉,還有重在距離的掌握,以下的影片及網址連結,希望看完對你們的短切練習,有更清楚的概念,再來就是多練習囉!距離控制練習,請參考網址連結:http://onegolf.appscomb.net/op/channel_3?id=305,基本動作及概念請看影片參考,謝謝!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上下桿肌肉運動部位及方法〈順序〉。我常說,認識肌肉運動部位及方法,是為了知道造成桿頭移動的動力來源,讓你可以像選手一樣不費力地打出又直又遠的好球。不要再盲目地用力揮桿了,不僅效率差且極容易造成運動傷害,而甚麼樣的運動部位及方法是創造最大動力的方法呢?以下是這位老師說的:〈你或許聽過所謂的「X因子(X Factor)」,意指在上桿頂點時,肩膀轉動幅度與腰部轉動幅度落差所形成的角度。在理想狀態下,肩膀轉動90度,臀部45度,兩者相差的45度造就了上半身間的扭力,進而成為下桿擊球的主要力量來源〉。也就是說:上桿時有沒有轉動腰部45度,肩膀90度,且在下桿時,確定由腰部轉動啟動,帶手部動作引導桿頭下桿擊球,這就是創造動力的最佳方法。以下的連結,讓你更清楚老師的講解,老師用一個簡單的方法,讓你可以更容易得清楚看出你的運動部位及順序對錯,檢測一下吧!網址連結:http://onegolf.appscomb.net/op/channel_3?id=468

PS1:上桿的順序,我是建議一樣由腰部轉動啟動上桿,因為很多人還是因為揮桿很急,結果還是用手或肩轉動引導下桿,造成由外而內的下桿路徑,腰上腰下,目的在簡化你的思考模式,讓你更確認你是用腰部轉動啟動下桿。

PS2:照片視覺角度會比較水平,是要讓你知道肩與腰的轉動角度及順序,實際會因你的脊椎前傾角度不同,而造成揮桿平面有陡峭與扁平的差異。

感謝照片提供者:one golf

 swfupload512352540f575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往下回正擊球的下桿擊球段動作。常常聊說,練習要掌握要領,才會事半功倍。我不否認上桿動作好,下桿擊出好球機會高,但請記得每個人的體適能狀態不同,強迫做某些會影響下桿擊球動作的動作〈或不敢做〉,反而是事倍功半。以下兩個連結,就是要突破一些練習時的迷思。下桿擊球段的動作,要能兼顧動能的釋放,及桿面觸球瞬間的桿面回正,才能打出又直又遠的好球,所以,迷思一:若你在下桿擊球是不能完全釋放動力,誰說上桿時左手臂一定要打直。這位教練說,〝在揮桿時總想著要打直左臂,結果反而造成身體太過僵硬,下桿時左半身無法釋放,而導致桿面打開通過觸球,歪到右邊的粗草區裡。〞,請看連結:http://onegolf.appscomb.net/op/channel_3?id=390

swfupload508023ce2b035swfupload508023cea7349

迷思二:當你的右曲球是回正桿面動作不會做,你就要〝敢練習〞,下桿時是怎樣的翻轉手部動作,才能根絕右曲球。這位教練說,右曲球是許多業餘球友常見的錯誤,不管是大朋友或小朋友。除了由外而內的揮桿路徑外,桿頭沒有釋放通過觸擊區域,也是造成球歪到右邊的主要原因。連結二:http://onegolf.appscomb.net/op/channel_3?id=360

swfupload5056ce3b2b12cswfupload5056ce3b71924

想知道練習方法,就請點連結去弄清楚,有時就是一些字句沒弄清楚,練不好就說這方法錯,那才是可惜了。弄清楚,別誤會了老師的意思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利用工具來修正我的右曲球。我常提醒學員,練習場是用來修正錯誤揮桿動作的地方,所以,你好不容易有時間來練習,卻只是一直打球,並沒刻意的修正錯誤的揮桿動作,那你的失擊球結果又怎會改善呢?回到今天的主題〝修正右曲球〞,而右曲球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就是揮桿路徑,及桿面沒回正觸球。今天探討的是由外而內的揮桿路徑造成的右曲球,高老師介紹一個利用工具來修正右曲球的方法。第二個影片則是用一根球桿做平行線,要你依循著平行線上下桿,兩者都是要你注意揮桿路徑的改善,若你還有錯誤的揮桿路徑造成的右曲球,上述兩個方法參考一下吧!例外補充一下,兩位老師在作練習建議時,都有提到先放慢節奏或速度來練習揮桿,甚至只做半揮桿練習,所以建議各位不能急,有效的練習方法才是加分的。下次到練習場試試看吧!PS:因為沒辦法回正觸球,也是距離打不遠的主因〈甜蜜點觸球是打遠的首要要件〉,所以打不遠的球友也要注意這個原因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做出正確的下桿擊球段動作。連續好幾個星期,都是在探討下桿擊球段的動作,原因無他,因這一段又是整體揮桿中最快的一段,只要觀念不正確,練習不正確,觸球的瞬間變化很大的,所以,想把球穩定的打飛起來,不要OB又有基本距離,其實是不難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位老師的建議囉!以下文章擷取自〝玩.高爾夫〞指導教練,黃彥智老師,2013-05-16發表的文章:創造正確的擊球動作。網址連結:http://onegolf.appscomb.net/op/channel_3?id=505,利用兩支棍子,幫助小朋友做出正確的擊球瞬間動作。想要打出扎實且強勁的好球,就必須做出正確的擊球動作。如果你經常收看高爾夫賽事轉播,會發現職業選手在使用鐵桿擊球時,觸球瞬間身體重量落在左腳,且左手臂與球桿形成一條直線,手腕釋放回正桿面,並以略為往下的角度觸球,這樣的動作才能打出兼具力量與方向的扎實好球。照片參考:想更清楚黃老師的教學,請點連結進去看看,這兩張照片各會產生甚麼失擊球現象,他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喔!

swfupload5194c09a4f04d

下桿時,先碰到上面球桿,會產生甚麼樣的失擊球?

swfupload5194c099f4151  

下桿時,先碰到下面球桿,會產生甚麼樣的失擊球?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想把距離打遠的方法。教練我又受傷了,拿到長桿就打不好了,一用力就打不好了,不把這問題〈打遠的方法〉弄清楚,很多學員都會在〝距離〞這個問題造成瓶頸。還是提醒各位,我不是用我的方法教你打球,而是在這麼多的教練建議下,建議你要用這樣的方式練球,效果才會加分有效率,不要再用力揮桿了。以下的網址連結,再一次的說明,要把球擊遠,一是要能甜蜜點擊球,二是創造桿頭觸球瞬間速度。其中他說到:握桿、曲腕、反握球桿咻咻聲練習、在〝下桿段〞釋放桿頭〈時機〉、下桿的順序〈肌肉運動部位〉,想輕鬆地把球打遠嗎?看一看以下連結吧!http://onegolf.appscomb.net/op/channel_3?id=139,第二個連結:http://www.golfmagazine.com.tw/article.php?id=20355,則是想藉老師的話告訴各位,〝想要讓揮桿變好,在執行動作之前,腦袋中要先有想法〞,這句話你是否經聽過,更多練習的正確觀念,有空也點進去看看吧!知道〝為什麼〞,探討〝如何練〞,再來要求〝重複練〞,讓沒時間練習的你們,在僅有的練習時間中,效率加分吧!怕你們時間不多,這次就不連結影片欣賞,趕快連結以上網址,有照片輔助說明,希望能幫助你們的練習。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正確的揮桿肌肉部位及順序來創造好的揮桿動力源。〈高爾夫相較於其他運動較重視技術層面,並非強調揮桿有力或是體型一定要魁武壯碩,主要在於有效的技術及良好的協調及控制能力上,其基本動作的正確與否是決定整個揮桿之關鍵;要將球擊的遠,取決於擊球前的桿頭速度,桿頭速度越快,球飛行的距離則越遠,而為了要有快的桿頭速度,力量和技巧性不僅是必需的,且彼此是息息相關的〉。以上〈〉內的文字取源於第五屆運動科學暨休閒遊憩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裏,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張哲婉/涂瑞洪的著作〞高爾夫下揮桿時期軀幹旋轉與重心轉移之探討〞 ,因為,還是回到〝想把球打得遠〞這個話題。〝為什麼=想打遠〞,〝如何做=轉身引導手帶桿頭打球〞,〝重複練=轉身引導手帶桿頭打球,運動科學證明了這一觀念,你還在用手打球嗎?看完了連結的文章再看一次球王的揮桿動作,想讓你的練習更有效率嗎?不要再盲目的揮桿囉!
文章是PDF檔,無法直接連結,請複製以下文字ˋ高爾夫下揮桿時期軀幹旋轉與重心轉移之探討〞貼在谷歌搜尋,就可搜尋到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留意〉利用轉身來引導打球時會常犯的失誤。如果你有接連看這幾周的練球分享,你會注意到,利用身體轉動引導打球,是穩定性較高,又可釋放更多動能的方法。所以,你有沒有利用轉動身體引導打球〈不要用手打球〉呢?如果你有了,那恭喜你,因為你的好球率應該會增加了,但你是不是也還會覺得奇怪,怎麼球還是打不好呢?因為你有沒有如同第一部影片中這位學員一樣,在轉動身體引導擊球的過程中,因為轉動身體但有過度軸心偏移的現象〈即軸心位移〉,所以每次揮桿圓的最低點,就不會穩定在同一最低點上了〈圓規原理=軸心固定半徑固定,每一次畫的圓都相同〉,轉動不移動,是練球的最高原則,所以你的揮桿有沒有用轉動身體來引導打球,而轉動時的軸心狀態,有沒有穩定呢?第二部影片是現今球后的教練要球員雙腳併攏練習,就是要球員知道轉動身體時的位移要降到最低,第三部片則是名將adam scott的揮桿動作,幾乎沒有位移的轉身引導揮桿動作,如何。欣賞完後,讓我們一起再來努力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了解創造動能來擊遠的方法,並練習時它。最近很多球友都碰到拿到長桿就打不好的狀況,而最大的問題就是有距離壓力,不自覺想用力打遠,而有用手打球、軸心不穩、揮桿速度變快的不好因素。想打遠要有正確的觀念及方法,首先要請各位看完以下影片:運動科學-快樂高爾夫。有部電影叫快樂高爾夫,片中主角就是用這擊球方法,打出超遠的揮桿距離。運動科學就來解釋這揮出超遠距離的方法。大家不用太緊張怕英文聽不懂,當你看完影片中不斷的揮桿介紹及示範,你就可以了解,創造最大動能的方法,就是要你用身體的轉動來引導整體揮桿動作,而不要只是想用力打球,當然過程中也要兼顧釋放動能的時機及由下而上的肌肉運動順序及觸球時的軸心穩定。但請各位不要玩他那種打擊方法,一不小心可是會受傷的。我們的目的只是要你了解其原理,並學一開頭的選手示範,充分的轉動身體來引導打球,過程中軸心穩定,釋放時機正確,你就可以輕鬆地打出又直又遠的好球了,我們就快樂得來欣賞一下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時你在想甚麼?我在練習釋放桿頭擊球的方法。繼上週介紹的桿頭路徑練習方法,如果你已有了正確的揮桿路徑〝由內而直而內〞,球的飛行出去大方向就應該不會太離譜,但可能還會有球尾的曲球現象〈右曲球,左曲球〉,那應該就是桿面觸球剎那的桿面碰觸狀態問題〈開、正、閉〉,就是老外說的〝釋放桿頭動作〞,也是我們分解揮桿流程中的〝四=擊球段動作〞。也就是這一段的手部配合動作,是最細微又最困難的地方。如同第一步影片老師的錯誤示範,第一種只顧手的往前擺動〈造成開的桿面碰觸球-右曲〉。第二種只顧手的翻轉動作〈造成閉的桿面碰觸球-左曲〉。他的建議是手帶桿頭往下回正桿面碰觸球=上桿時的右手手部動作是抬小手臂曲肘曲腕各成90度現象,下桿時就依序讓小手臂、手腕打直下來,形成桿頭往下回正桿面的擊球現象,再順勢送收桿。第二部影片介紹了一種體會釋放桿頭的練習方法,注意他的手部動作變化,我試過,有更多離心力的感覺,那就是釋放動作對了,有空試試看吧!這一段釋放擊球動作其實說法不一,有的不強調手部動作只管身體的轉動就會回正桿面,也有強調手部動作,但希望你弄清楚卻不能只是用手打球〈我同意〉,各門各派見仁見智,你可多瞧瞧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