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接連碰到一些屬於技術上揮桿不同的問題,比如上桿時左手臂要不要打直的問題,我常說這個人體適能問題,能打直就打直,上桿時不能打直,就記得在下桿觸球那一瞬間打直就好,因為若你的肌肉柔軟度不好,硬要打直上桿,會破壞你的順暢感和力量釋放,反而不是最佳的打法,這是我們以前說的〝高爾夫的迷失〞,不要盲目的學習職業選手的某些動作。第一部和第二部影片的選手,都是美國非常有名的名將,佛度更是90年代的球王,而第三部的盧建順老師,他曾是我們國內的一哥,更在最近的美國長春公開賽勇奪第三名。揮桿時的軸心及揮桿平面的穩定,我看到的是這個,你看到的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慶祝雅妮得冠,我們來欣賞一下他的美技。如同我常拍學員的影片,正面我們看的是他軸心〈身體〉在充分的轉動時,還是相當的穩定, 送收桿沒有誇張的雞翅膀收桿動作。側面則注意揮桿平面的穩定,及身體的前傾角度,揮桿時一直保持固定直到送桿,收桿時才轉直起來。細膩的地方,我們不一定做的來,但大地方掌握住要領,相信成績也會有相對的幫助,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的講義基本原理的探討中有寫到,影響方向的因素:1、揮桿桿頭路徑=斜向運動圓的軌跡=由內而外(大方向往右)、由外而內(往左)、由內而直而內(往直前)。   2、桿面接觸球時的狀態=桿面開(尾段右曲現象)、桿面閉(左曲)、桿面方正(直球)。 3、球接觸桿面的相對位置=桿面中間偏外緣(偏右或右曲)、桿面中間偏內緣(偏左或左曲)、桿面中間(直球)。

球在碰觸桿頭後產生順時針的轉動,就是右曲球的現象,而是甚麼原因造成的呢?影片中的老師說到的是針對2的問題,如同影片中他的示範,很多人在揮桿過程中的習慣性動作是不會回正桿面的,故我們會建議改變握桿方式〈強勢握桿-右手虎口v字朝右肩,左手看到第三個指關節〉,讓揮桿動作變成更簡單一些,你的看法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既然看了握桿,站姿是一定要的。一個好的站姿,讓你在揮桿的過程中,有更佳的穩定性,更加的擊球結果。口訣是:雙腳與肩同寬,下盤屈膝蹲坐,上身挺直前傾,雙手自然下襬握桿。檢測的是,胸線、腳尖線是否與目標線平行,肩膀左高右低,握把位置在左大腿內側,雙手自然下擺後,握桿處與身體有一至一個半拳頭的距離,上身重量平均分攤下來,尾椎、大腿及腳掌受力,重心保持在兩腳掌之間。找面鏡子檢測一下吧!或請朋友幫你攝影一下,對你得球技會更有幫助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篇影片是說〝同步你的揮桿〞。我想,更明白的說法是,在打任何一支球桿時,都是要等到桿頭去觸球。在我的講義有關〝長中短桿的練習差異〞有說到,〝回正時間差〞,指的也是這個意思。這也是為甚麼,大部分的人打短桿時不會右曲球,打長桿時卻常常出現右曲球,正所謂身體轉身太快,桿頭跟不上回正動作,造成桿面在〝開的〞狀態觸球,而造成右曲球現象,也就是這篇影片所說的同步。我常說愈長的球桿,內圈〈身體轉動〉等外圈〈桿頭〉的時間愈久的意思也是如此,看看影片參考一下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學員開始下場了,大家統一的問題是短擊和果嶺邊的切球和推桿,沒有原因只因練習場練得不夠多,及練習方法還不夠明確。以下兩部影片,前一部是一般的劈起法的打擊要領,第二部是滾擊法的打擊要領。統的來說,兩個方法練好,還要累積經驗判斷,甚麼狀況用劈起法,甚麼狀況用滾擊法可造成最佳結果〈例:球在草面上用滾擊法或砍埋用劈起法〉。打法不同結果不同,打法一樣,但選用球桿不同,結果〈滾動狀態〉也會不同。所以短擊是非常奧妙的一門課,需要多下場才能體會的到。先參觀一下影片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在教一些學員有關長中短桿差異的課,球位不同、站距不同、站姿不同,這些都是因為配合著球桿的不同,隨之變化的地方,以下的影片,應可以再做些明確的介紹,請記得,擊球前的流程,先把準備動作弄確實,而這些就是應注意事項,因為搞不好,你的短桿打好,但長桿卻變樣,就是這些沒注意到。參觀一下影片,再回去檢測自己的動作,或許有不同的發現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段影片,應該是讓我們對身體的轉動,有更清楚的概念。下盤是穩固的,而從臀部轉動,帶動整個上身軀幹一起轉動,以產生最大的動力來源,且軸心的穩定,讓擊球命中率更高,故用身體轉動引導手部擺動打球,是我們一直建議的打球方法。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我曾說的電腦人與TigerWoods的比較圖影片。我想體醒大家的是,影片中把電腦人與Tiger合併,並用一些鮮明的線條,來表示他所用的部位,我想請大家看到淺藍色的線條,分為三部分,最下的四角形式髖關骨〈腰部〉,中間是上身軀幹,最上頭是頭,請各位看它們在揮桿時的樣子,轉動腰部、連動帶上身、但頭部不動。這是我個人認為大家最不易做到的地方,請想像你自己的動作,模擬一下,會有幫助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揮桿時的手臂配合動作-如果我在教學員這樣打球時,不知情的人,一定認為我在教學員用手打球,而藉由這部影片,希望能更清楚表達,在整體揮桿動作中,手臂動作的配合方式,但切記不能只用手部打球喔!我的講義中第一句,想像一個以身體為軸心的桿頭畫圓動作,而這個動作是利用身體的轉動及手的〈轉〉擺動形成,再看一次手的動作,再看轉身動作,整合起來就是整各揮桿動作了,你說簡不簡單。

看完上面影片再回頭看這部以前的影片,有沒有更容易懂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