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聽說,揮桿平面是:長桿扁平一些,短桿則陡峭一些,但你的揮桿平面到底是怎麼樣才算扁平?怎麼才算陡峭呢?不要想太多,順著你的站姿時的上身前傾角度,並在上下揮桿的轉身中,保持此前傾角度轉動,此時揮桿所造成的桿頭路徑,就是你的揮桿平面,所以,因為短桿站姿前傾角度較多,故揮桿平面會自然陡峭一些。而長桿站姿前傾角度會直立一些,而造成揮桿平面扁平一些。但不同人的身材的差異,會造成同樣一支桿,其揮桿平面卻不同的情形,所以,不要看別人的揮桿平面來調整自己,因為,請看以下說明:
本文引用自jameshung2006 - ※高爾夫秘笈【揮桿面 應配合體型】
揮桿面 應配合體型
2006/08/05
【台北訊】
聽說過揮桿必須注意「揮桿面」嗎?就是說上桿時桿頭經過的軌跡與地面所形成一個平面。切記,絕對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揮桿面,但正確的揮桿面應配合球友的體型。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教球教了一段時間,常常跟學員聊到〝體適能〞這個字眼,卻沒能好好的介紹,這次感謝格友〝灰男的健身網誌〞http://greyguy25.pixnet.net/blog/post/30389063 ,以下文章資訊,都是來自這個網誌,有關健身,體能訓練的問題,都可以來這個部落格看看喔!一定會有收穫的。
《體適能代表體能及適應能力,英文是 fitness,或者是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良好的體適能有一定標準及定義,可分為九點:
肌力、爆炸力、靈活度、平衡力、柔韌度、特定肌肉耐力、心肺功能、耐力、協調力。
一般來說 fitness 可細分為體能及機動能力。前者重視肌力、耐力、速度、柔韌度、體脂比;後者重視靈活度、平衡力、協調力、爆炸力、反應時間。
不同的運動對運動員的能力要求都有所不同,或會對上述良好體適能一些個別條件要求較高。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2) 人氣( )
這又是另一個聽到的《建議方式》。會發生右曲球,且原因是因〝回正來不及〞,故提早做回正動作來修正回正時間差〈及擺動揮桿與回正桿面的差異〉這樣可以嗎?我的看法是:理論上可以,但技術上還是協調性問題,要不然只顧著提早回正又忘了〈或慢了〉下盤的轉動,又變成左曲球,那不是《癩蛤蟆化妝,沒兩樣》。而且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到底《回正動作》是要如何做,我想建議球友拿一支羽球拍〈或網球拍〉,側身靠著牆壁,拿著球拍且拍面貼著牆壁,做出上下桿動作,你會很清楚〝注意〞到拍面的回正,妳再反覆單獨用手做,再用轉身配合手部做,我想你應該就了解,甚麼叫〝回正動作〞了,甚麼叫做〝回正時間差〞了,你還需要要提早釋放嗎?
今天來看Vijay Singh Drive的揮桿動作,你看到擊球時他的右手腕動作了嗎?幫助回正?或幫助釋放?有誰可以幫我問問他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把左手送出去》,有時在練習時常聽到這句話,心裡就在吶悶,甚麼叫做《把左手送出去》,是碰到甚麼狀態嗎?喔!是左曲球啦!左曲球只要把左手送出去就可以了嗎?我們先了解左曲球的原因。一、揮桿路徑由內而內,且觸球時桿面呈閉的現象,產生球會先往左飛又球尾左曲變化。二、揮桿路徑由內而外,但觸球時桿面呈閉的現象,產生球先往右方向飛但球尾左曲變化。如果是狀況一,把左手送出去,可能改變出球方向不會往左,但球尾可能還是會左曲。若是狀況二、把左手送出去,只會使出球方向更往右飛。以上並不是說那個人說錯了,只是想補充一下,把實際狀況再細分類一下會更好,尤其人的協調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做這個忘那個是常有的事,所以,想改動作的朋友,不妨用相機拍下揮桿過程,因為影響方向因素的原因有二:一、揮桿路徑〈轉體及手部擺動路線〉。二、觸球時的桿面變化〈回正動作問題〉。朋友們,聽聽別人建議是要的,但弄清楚原因才是更重要,如看醫生一樣,醫生開藥要弄清楚原由,病人吃藥要弄清楚吃法,不然,..............上帝祝福你!以下來欣賞一下Davis Love III.的漂亮揮桿。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嘗試把球打歪》,這是最近我看一本高爾夫球書籍裡面的一句話。我記得我曾跟我的學生說過一句話,《當你打出一顆失誤球時,想像它是在和你溝通,因為你做出了某個動作,所以我才會有這樣的飛行結果》,如同這句話一樣,你有辦法在打出一顆失誤球後,再打出一顆同樣的失誤球嗎?把桿面打開,且故意的由外而內的擺動桿頭去碰觸球,看看球會怎麼飛,有怎麼樣的結果?這樣你就知道,下一次再有相同的球路出來時,可能就是你又作出相同的動作了,才會又產生這樣的結果。這樣的說法,你同意嗎?記得以前在球場碰到球友有問題討論時,我常會先跟他解釋一下,會出現這樣球路的原因,可能是你做出了怎樣的動作,才會有的結果,然後當然還是會告訴他,建議他正常應該怎麼作的方法。有的人會直接說,請你不要告訴我那麼多,我又不是要打多好,你只要告訴我現在怎麼做就好,結果哩!下次再同樣出現相同情形時,還要再問一次。高爾夫球運動,不像騎腳踏車,只要你學會了就會了,它是一連串的肌肉協調整合動作,這很有可能因為太久沒練習而會改變了的,在加上其他因素,如體力、心情、節奏等等,都會產生不同的揮桿結果,所以,知道為什麼,學會如何做,再持續練習,高爾夫球要打好,就不會難了。
以下來欣賞一下我們國內選手林文堂在香港公開賽,延長賽奪冠的一記好球!台灣加油!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上次提出了治標、治本的說法後,我想必須再補充說明一下,我並不是要大家改動作、變姿勢,只是希望球友在聽取別人建議的同時,能瞭解改變的動機及方法,意即我常說的,要先了解〝為什麼〞,才能知道〝怎麼做〞或說〝怎麼變〞,然後再來就是不斷的練習,而這就是一般球友做不到的,畢竟要讓你〝已習慣〞那麼久的肌肉動作改變,那要多少的練習才能改變的過來。但一般的球友練習個幾次,剛改時還不錯,但偶而打不到球後,又改回習慣的原動作〈因為也偶而也會打出好球〉,就這樣聽來聽去改來改去,問他是如何打球,完全沒概念,真所謂,燒香拜佛求好球,還是提醒各位,先了解高爾夫球原理,再了解自己的體適能,而做動作的修改,我想效果一定會比較好。
以下影片是揮桿動作頗受爭議的Jim Furyk,他的揮桿路徑並沒有保持在一平面上,但他在擊球前做到了內側下桿且回正擊球的揮桿路徑,所以,他擊出去的球還是又直又遠,他也了解自己的動作並不是那麼的完美,但他掌握到擊出又直又遠的要領,所以就不貿然改變他的動作了,各位球友你掌握到了嗎?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最近碰到一個學員問我,一星期練三天每次練十盒〈300顆球〉,跟一星期練六天每次練五盒〈150顆球〉,我會建議他哪一種?坦白說,我還真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因為,高爾夫球運動是比準度〈方向準、距離準〉的運動,練習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希望你的動作穩定,節奏穩定,協調性穩定,而在經常性的練習當中,讓你的肌肉運動產生肌肉記憶,等到下場打球時,才能隨時都能打出好球,所以,你的練習量多或次數多,都比不上好的揮桿動作的練習,這就是我今天的討論重點:求質還是求量,你的看法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記得以前有聊到〝高爾夫球好不好學〞,這話題還在邁達康網站討論區引發討論,結論是〝易學難精〞,因為要學會打球並不難,只是要打好、打穩,需要花心思花時間,而一般人大多小看了高爾夫,付出的相對時間不夠,卻想要求有穩定的結果,當然其中有些人把學不好歸咎於教練的素質不佳,也有人力挺教練,把責任歸咎於學員不認真。其實事後回頭想想,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想學好呢?因為,怎樣才是一個好教練呢?有了好教練就一定學的好嗎?昨天在教學後,跟一些球友聊天,很自然的都會聊到球友的擊球問題,為什麼會右曲球、為什麼會滾地球、為什麼一下、好一下壞,這時我都會出現一個困擾,到底要治標還是治本,因為多數的球友都不希望改變現有的動作太多,所以,聽聽隔壁球友的意見改這個改那個,弄得改來改去,結果都不會打了。我的看法是,一個好的動作,它的擊球穩定性比較高,但因為每個人的身材體型不同及體適能不同,所以在外表上,姿勢不盡相同,但他的揮桿原理一定相同,所以,建議你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時,注意一下你們的差異,因為揮桿原理是根本〈治本〉但因每個人的年齡、身材、體適能不同,可以小作修正〈治標〉,但還是不能脫離基本原理才行,各位球友,你的看法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2) 人氣( )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請問一下,這是誰發明的, 有了這個機器,還需要教練嗎?強迫你上下桿在這揮桿軌道內,每天揮個二三百次,肌肉記憶成型了,應該會揮出穩定的揮桿軌道,好球率應該會很高。希望不要引進台灣,不然,我就失業了,但就算有人引進,每天跟器練習多乏味啊!有教練可以互動,樂趣多了,不是嗎?以上是開玩笑的,藉由這個機器,想再說明我的講義裏的基本介紹:以身體為軸心,再藉由手部擺動及身體轉動的一個畫圓運動,簡單嗎?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