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沒講上桿就講下桿真是$#%@不專業喔!不過請各位包涵,其實整個揮桿過程、方式,都在我的教學講義裏,以後po的文及影片,大都是最近在上課有發現問題,我再上網找資料分享給大家,但請一樣記得,或許在這影片你看到的與你現有不一樣,請不要冒然改姿勢〈若你的球路還穩定的話〉,因為改姿勢要時間的消化。我們還是著重在『重點提示』

一樣的,以下的影片,你看到什麼?我看到的是穩定的桿頭運動圓路徑,〈沒有內側上桿、及桿面的過度翻轉〉

以下影片,我看到的,因轉動而造成的重心轉移、上身充分的轉動、沒有過度上桿〈抬手〉、下盤穩定的支撐。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個影片的標題-下桿時的重心轉移Downswing Weightshift〈個人翻譯〉,你曾聽說〝重心轉移〞這個名詞嗎?『上桿時右腳,下桿時左腳』,這是我們最簡單的表達方式,但更細膩的動作重點是什麼呢?請看以下影片〈僅供參考〉,為什麼說僅供參考呢?因為,目的《重心轉移》相同,但各門各派的表述方法《影片內表述方法》不同。但我要強調的重點是1:『〝為什麼〞要重心轉移?』,優點:因為『重心轉移』它意味著更大的能量釋放〈可產生距離〉,缺點:但重心轉移不當,卻容易產生種種失誤〈例:重心逆轉上左下右-觸地球〉,所以2:『重心轉移要〝如何做〞呢?』,以下影片提供了他的〝方法〞,3:然後等你弄清楚了,再努力去重覆去練習,這是我常說的,先知道《1:為什麼》,再了解《2:如何做》,再《3:重覆練習》。當你了解了它『重心轉移』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加強去練習,但也因了解它的缺點,所以打出失誤球時,也不必懊惱,因為這是動作做不好時的『正常結果』,所以碰到失誤球的結果,『合理懷疑』我們是不是那個環節,快半拍或慢半拍,調整一下,再試試看囉!一起來試試吧!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聽到有些學員及球友說,他們看了一些影片,會不自覺模仿而亂了自己的動作。我曾建議大家,弄清楚目的,了解如何做,最好了解其相對的缺點,才能消化成為自己的動作。像以下影片你看到了什麼?標題寫著〝打出350碼〞,但看完你會真的學他的動作嗎?不要為增加距離而盲目亂學動作。我看到的是,優點:【充分的轉體《但建議合理的重心轉移》】,優點:【轉身引導手擺動去〈等〉釋放桿頭擊球《而不是擺動到收桿》】,優點:【下桿時左腳撐著為軸心,等桿頭擊球《沒有上身前移》】,【缺點:【不穩定的收桿,會有不穩定的揮桿路徑《故方向不穩定》】,缺點:【過大的動作=要練很久很多=才有穩定的結果】,優點:【優越感=超遠距離,《但前提是:以上優點要做出來,但沒有上述缺點》】,你看到什麼呢?我把原先自己的動作加入這些優點,減少這些缺點,再和自己的體適能做一個調整,消化成自己的動作,雖不能350碼,穩定在250碼我也很高與了,你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有時在自己練球時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在我的教學講義我曾說,高爾夫球運動,就是在比方向及距離的穩定,故認識運動圓軌跡及各肌肉部位的運用方法,是初學者的練習重點。而固定且持續的練習才能穩定擊球動作,進而從幾次的失擊中,了解其原因並學會修正的方法,則是進階球友的練習重點。所以,找老師上課,是去學習自我練習時的練習重點,而不是就學會打球,因為你要練習多少次,才能把該動作完全消化,你握桿ok嗎?你站姿對嗎?你的揮桿平面對嗎?轉體造成的重心轉移你弄清楚了嗎?............好多好多,這隨著你對成績的要求愈高,應學會的就愈多,所以漸進式的學習,一項一項確實弄懂並練習,這樣才能真正消化這動作,成為自然肌肉記憶。現在的你,練習時你注意什麼?

以下影片,在介紹這個輔助器材時,也同時提醒我們,揮桿時應避免的錯誤動作。看圖說故事,你就知道要注意什麼了。

PS:這個新的版面大家喜歡嗎?我個人非常喜歡,這要感謝部落客〝藍色傑夫〞,這是他的網址http://community.pixnet.net/blog ,他的部落格有很多高爾夫資訊,歡迎大家去流覽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最近又開始教了一些曾打過但穩定性並不好的人〈所以成績一直不進步〉,我想告訴他們,把基本觀念跟動作重新認識,別以為要你改姿勢就先排斥,因為回到原點,不要只是憑感覺打法,而是了解高爾夫的原理,並學會如何運動肌肉,再持之以恆的練習,這樣的練習才是有效率的練習。若不要改變姿勢,也要藉此機會重新認識自己原有的打擊方式,這樣才能了解差異,才能找到更適合自己方法去練習,才不會浪費時間,你的看法呢?

看這台機器,除了希望你的運動圓《揮桿平面》能穩定外,還想限制你那些不必要的動作!脖子旁的橘桿、腰後的綠桿、膝部的藍桿、

神奇的輔助器材,看著燈光,讓你認識要在這個軌跡內揮桿,你的動作會是如何!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上星期和幾位球友聊天的結果,我發現大家對於用手打球的觀念,不是很清楚,我還是那句話,用手打球的穩定性較差,距離也有限,所以如何化阻力為助力才是重點,以下是以前po的文,再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般來說,大個頭的肌肉男要打出遠距離不是難事《但抓不到要領也是難》,但小個頭的男性或女性,要想打出遠距離,卻是一定有它的竅門在。在我學打球的時候,我總是聽到一句話,不要用手來打球,不要亂動手腕,但接下來的影片《高爾夫、棒球投球、羽球殺球》《影片較長,請注意其手部動作卽可》,我想看的是他們的共同點,小肌肉、大肌肉部位的〝運動方法及順序〞及〝方向〞,因為它代表著〝距離及方向〞。〝不要用手來打球,穩定性差且打不遠〞,這句話要改了,是不是應該說,手部肌肉要怎麼運動才是好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朋友,它們的共同點,你看出來了嗎?曾經是我的學員的球友,回想第一節課〝劈柴〞〝敲釘子〞的練習,手部的肌肉運用相似嗎?怎麼帶入高爾夫的揮桿軌道中,是不是更輕鬆的釋放出,更大的力量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在入門的講義中有說到,初學者是要認識高爾夫的揮桿軌跡,及要揮出這揮桿軌跡中,你要運用的身體肌肉部位,及運動方法。以下影片可能有些老舊,不過影片中試範者身穿〝人體骨格衣〞來揮桿,可以讓我們清楚的辨識揮桿中的肌肉相對部位,他也說出了該肌肉部位的運動方式。或許現代的揮桿方式有些許不同,但我想請有心人記住該揮桿中的肌肉部位,現代揮桿或許是組合順序不同,但運用的肌肉部分,仔細體會一下,你能清楚的運用那些肌肉了嗎?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外而內的揮桿路徑是最不好的揮桿方式,很多人都有這個困擾卻無法改善。以下有三則影片都是提供你練習的參考,試試看吧!不試沒機會,有試才有機會,如同美女老師說的:【剛開始有點不順暢,但我相信在幾次練習後,你會愈做愈好】,我個人是建議在知道改善方法後,再依第三部影片一樣,在下桿路徑外側放一障礙物『如椅子』,強迫練出內側下桿的路徑,你覺得呢?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老師講課沒人聽,美人老師說的你要聽嗎?雞翅膀的揮桿動作有個有名的球星也有,就是Fred Couples《他曾是N年美國公開賽冠軍》 如以下影片,可是再一個影片卻是老師建議我們要修正雞翅膀,因為我們不是Fred Couples ,有雞翅膀卻導正不回正確軌道,造成很多失擊球,所以,老師建議的方法要不要來試試看,尤其最後的綁雙臂的輔助工具我有類似工具,要不要來綁綁看啊!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們都知道身體的轉動在整個揮桿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就如同Rose老師說的,似乎每個人都不曉得真正的身體轉動的感覺,介紹這兩片影片供做參考,但看完我會介紹我的方法供參考,比較看看,那一種你比較容易練的來呢?


 以上我怕有些球友在下桿時把側移跟移轉混淆了,要注意喔!

a165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